久、好久,我沒再碰普里匹特(Pripyat)河。我曾經很親近它的。」亞琳娜回憶:「直到30歲某天,我被朋友慫恿下水……穿著泳衣,再次、終於慢慢踩進水裡,我的心臟居然跳得好快。」

「很奇怪,明明小時候那麼熟悉,」車諾比發生前,亞琳娜常造訪祖父母在莫茲爾(Mozyr)的家,然而災後:「『別摸花草、不要下河、別碰樹木、不要種菜……』長輩總耳提面命,要兒女遠離大自然。」

1986年車諾比核災釋放的輻射塵,高達70%降落白俄羅斯。白俄國內22%土地深受汙染,每平方公里有1居里(370億貝克)銫137,這當中,36%土地更有5居里以上、甚至超過40居里。

白俄飲食文化大量仰賴農產品,國內有300萬人──總人口3分之1──居住鄉間。然而,放射性同位素並未放過白俄22%農地和23%林地,曾豐饒的沃土開始失去生命力。

小時候住阿辛卡(Akshinka)的薩沙回憶:「核災後,屋簷下方被雨滴到的土輻射數值報表。我必須把土一層層掘開,捧到一旁丟掉。」

歷歷在目,蘇聯軍人走進民宅噴灑化學溶液、洗淨房屋外牆、挖除房屋四周遭汙染的土壤。「他們說除了那些土,附近都安全了。我以為能守住老家了。」薩沙說:「可是,最後我家還是被斷水斷電、剷平、蓋上水泥。」

人們在普里匹特河上划著充氣小艇。

森林中一間廢墟前院的地板

輻射災區內,廢棄民宅一角的藥罐。

維卡(Vetka)小鎮郊區一處空曠地。
照片中輻射值超出全球平均背景輻射劑量4倍以上。

蔬果被禁止栽種,動物也被奪去生命。

年事已高、回到災區照顧貓咪的塔緹安娜回憶,當時農產品被迫丟掉,鄰居們抱著雞蛋,萬分不捨地爬上對面山頭掩埋。她站在自家菜園前比劃:「以前這裡有蘋果樹、番茄、玉米、小黃瓜、紅甜菜、甜椒、馬鈴薯、紅蘿蔔、萵苣。我有一匹馬。」

1986年,天氣漸漸溫暖。狗哭號著、貓直愣愣地看著主人被驅趕上巴士遠去。當郊區恢復寧靜,士兵舉起步槍。動物嚇得四處亂竄。蘇聯軍人、獵人奉命追逐,痛苦地從空蕩的民宅中翻出每一隻躲藏在角落或器皿裡的貓、狗、牛、羊、馬、雞……,全數槍斃或活埋。

「有些還在哺乳、瑟縮著,有些雞還孵著一窩蛋。」獵人回憶。

車諾比核電廠方圓10公里,高聳的松樹壞死成一片紅色森林。蘇聯當局命「清理人」進入災區摧毀林木,將其堆入壕溝、以土壤覆蓋後,原地點栽種松苗。然而,許多人擔憂,木材腐爛後將帶著輻射滲入地下水系統。

761公里長的普里匹特河流經白俄羅斯、烏克蘭,寬廣的河面波光粼粼,但人們多在植有短草皮的兩岸玩沙、曬日光浴、野餐。

這原是一條通往烏克蘭基輔(Kiev,烏克蘭首都)的熱門水路,人們喜歡到烏克蘭採購服飾、甜食,或賣出乳製品。然而核災後,莫茲爾及戈梅爾(Gomel)渡輪碼頭已停擺多年。

一艘泊船停靠於普里匹特河畔

戈梅爾的中央市場

莫茲爾廢棄的渡船碼頭

走進災區,輻射測試儀的指數不斷上升,早已超過每小時1微西弗。

根據聯合國原子輻射影響科學委員會(UNSCEAR)統計,全球平均背景輻射劑量約為每年每人2.4毫西弗。國際放射防護委員會(ICRP,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Radiological Protection)則建議,一般大眾可接受的非背景輻射劑量,每年不逾1毫西弗;職業工作者每年不逾50毫西弗、5年加總不得逾100毫西弗。

即使站在官方災區「禁止進入」標誌外幾步、立定不動,以恆定每小時1.5微西弗為例,只消一個季節,身體吸收的輻射值就會超過一年期的國際標準劑量。

由於放射性物質容易經由土壤、降雨、風吹、飄雪等方式汙染農作物,白俄農產品進入市面販售前,都需透過具執照的輻射檢驗單位測量輻射值。核發執照的單位,為白俄緊急事務局。

考量多數國民體內已累積不少輻射劑量,白俄食品安全標準相對歐、美、日嚴格。以乳製品為例,歐盟容許每公斤370貝克、日本容許200貝克,白俄只容許100貝克。

不過,市場攤販的蔬果檢驗標章,通常得由客人主動詢問,店家才會出示。「根本沒人會問吧,」住在明斯克的尤莉亞說:「多問多煩惱,乾脆別問,省得心理出毛病。」她能做的,就是盡量避開蘑菇、蔓越莓等高輻射作物。

白俄郊區,許多路口標誌提醒「菇類及莓果採集管制」,然而駛進輻射值更高的森林深處,仍可見採集蘑菇維生的羅姆人。

進入災區深處,仍可見人們一無牽掛地浸泡在普里匹特河裡,游泳、戲水、捕魚,不搭理外頭世界對這河水多麼畏懼。一位釣客招呼我們,如數家珍:「妳看,魚在灌木叢附近。這裡有鱸魚、鯛魚、鯰魚、石斑、湖鯉……還有小龍蝦!」

核災廢墟中,警示牌與生機並存。

下雨過後,在普里匹特河找魚需要一些技巧。

人煙稀少的沙維奇,田園處處休耕

炊煙裊裊的房舍外,菜園與花園幾乎等於倖存者生命支柱,作物常達數十種,被悉心照顧,遑論輻射值高低。

雞、鴨、豬也不僅僅提供食物來源,更像久違的家人。

對這些竭盡所能回到災區的人們來說,只要能重返家鄉,輻射已不可怖。只有一件事令人擔心:為數稀少的他們及其作物,時常成為野生動物掠食目標。

住在沙維奇(Savicy)的凱特有片茂盛菜園,卻常遭野狼入侵、啃噬。某年冬天,她更不幸目睹朋友被野狼兇猛攻擊、不敵而死的慘狀。此後,無論顧菜園、煮水、鋪床,她的頭和手總會無法抑止地發抖,像有排利齒咬著心頭。

伊凡為政府看顧的一處乳牛牧場附近,充滿毒蛇、獠牙野豬、狼群,一旦受攻擊,最快得等3小時才有救護車抵達,因而他必須隨身攜帶急救包。「有一次,我被毒蛇咬。那當頭不盡快處理的話,半小時準上西天。我只好忍痛砍自己的手,一刀見骨,排出鮮血,再用橡皮束緊,否則必死無疑。」

伊凡說,政府每天配給100克伏特加,宣稱可代謝體內輻射物質。「去他的,現在白俄還要蓋新核電廠,我相信這座也會爆炸。」

再靠近烏克蘭一點,距離核電廠18公里的另一座國營農場,300多頭牛加上10多隻警犬衝往同一方向,捲起黃沙漫天。老闆娘說:「核災前後沒有影響,牛都很健康。」我們的翻譯員評論:「我想這些人活在當下,而非過去。」

牧場員工排班照顧乳牛,在廢棄車廂改造的房間裡休息

「這是我們的冰箱!」員工笑著打開木櫃。房
間不供電,他們貯存罐頭與乾燥食物

狼犬看顧著牛群。

車諾比災後,有些帶病的動植物被運至俄羅斯、折價出售。

由於各國輻射安全標準不同、甚至相差10倍以上,即使在白俄境內因輻射值超標而無法流入市面的蔬果、肉類、乳製品,也能外銷至歐美各國。依據白俄農業食品局統計,與該局合作的廠商將產品輸出至46國市場,以獨立國協為大宗,尤其俄羅斯囊括80%輸出量。

近年,白俄提倡農業改良,以新科技取代蘇聯時代遺留的大片「卡拉舍(Kalhas)」(集體農場),並改善農民目前僅200至400美元的薪水。另由於白俄與俄羅斯市場長年密切合作的關係出現波折,其餘貿易夥伴如波蘭、立陶宛、拉脫維亞、德國,以及亞、非洲各國市場,將獲更多關注。

「看著農作物生長時,人總是會覺得很開心,」塔緹安娜巡視老家菜園,喃喃29年前的故事。終於,她得以翻回災區,與之重逢。但歲月催人老:「這菜園我照顧了50年,以前身強體壯,作物一籃接著一籃收,多重都不怕……老了啊!老了!曾經多麼辛苦地工作過啊!」

她累得放任馬鈴薯自行生長,只祈禱野狼及小動物別又竄進田裡。

「快吃!快吃!這些都很安全的。」她又遞來一盤荷包蛋。

偶爾,地窖傳來貓咪的喵喵聲。塔緹安娜掀開木板,讓牠們進屋取暖。關於舊日被射殺的馬,以及其他動物,她不忍細數太多。

畫面中輻射值為全球平均背景輻射劑量2倍以上。
這裡的乳製品供應國內外。

休耕中的田地。

生態保護區禁止狩獵。

29年前,政府指派獵人射殺倖存於車諾比、曾經最親近人的動物,杜絕輻射外洩,以保人類倖存。

29年後,人們在車諾比災區設立「生態保護區」,保護潛入高輻射區的野牛、山貓、野豬、麋鹿、棕熊、老鷹;在警告牌畫上各式動物圖樣,禁止獵人狩獵。

另一頭,不少倖存的人類卻帶著執念、陸續翻回災區,甘冒受動物攻擊風險,只盼清償宿願。